邁入秋冬的北部,天氣陰晴不定,可能昨日還非常好天氣,當天晚上或隔日可能突然飄起雨來,或是前幾日還在下雨,突然一天空檔,來個晴天來招待大家,因此朋友在1個月前在邀約此行時,即告知若下雨就會取消草嶺古道行,我前一天還在臺中,天氣真是舒適宜人,晚上回到北部,天空時而有點飄雨,但因為雨下的不是很大,所以壓根兒忘了東北角會不會下雨,前一晚趕緊準備好背包、雨傘、水壺、帽子...。

IMG_9405.JPG

結果今早,天氣特發的異常晴朗,真是幸運呀!我們各自從住家搭火車到福隆火車站集合,一早不到6點,我趕緊起身梳洗,然後才6:30多趕快搭公車到板橋車站,但熟不知星期日公車班距超久,我等了10多分鐘,好不容易搭上,最後趕在07:08踏上那一班自強號,可能是因為今天天氣放晴,整個自強號各節車廂全塞滿了揹著後背包的人潮,連連接火車各節車廂的走道,也同樣擠了不少人,就這樣痛苦地站了,大家雙眼無住目視下度過這1個小時又40分鐘,此班次火車沿著各站再一路放人下來,但我們這節車廂的所有旅客,居然全都在福隆才下車,也就是表示我一路從松山火車站站到福隆,所以當下車時,我的臉都綠了。出了站後,很多人在站外買福隆便當,真的不誇張每家的生意都非常的好,同行友人買完後,我們到火車站外斜對面的遊客中心去等待接駁公車

IMG_9407.JPG

沒想到今日人還真的蠻多的,光是要排這接駁公車,我們又繼續站了30多分鐘。這是遊客中心外頭一小處的市集,不過大家都只是排隊經過時順道看一下,好像沒有人停下腳步購買,因為等一下要去爬山,應該不方便帶著這些物品在身上

IMG_9408.JPG

排隊時間一直聽道有人說昨日東北角下雨,且還是那種超級大的雨,所以同行的友人昨晚還想說,今天草嶺古道應該是無法成行了,結果沒想到一早起床老天爺給大家一個禮物,出了個異常晴朗的好天氣,漂亮的天空藍,映照在大家身上,讓人異常興奮,所以今日當然吸引超多的人來此朝聖

IMG_9410.JPG

我們搭這班基隆客運從遊客中心到遠望坑口下車,約10-15分鐘車程就到了,真不誇張往草嶺古道的接駁車,班班都客滿,不認識的大家,一同擠在車廂內,到達後又各自魚貫下車,一致的往目標前進, 史料記載在清朝時期葛瑪蘭由於有山地屏障之故,對外交通極為不方便,所以在西元1807年間,開闢了一條古道,也同時兼具維繫葛瑪蘭地區發展的命脈。草嶺古道屬淡蘭古道中之一段,也是目前僅存的古代道路遺跡之一。古道是由新北市貢寮區遠望坑至宜蘭縣大里山區之間,先前由於年代久遠而湮沒於荒煙蔓草中,後來經由新北市東北角管理處的重新整修後,目前已成為一條兼具知性與感性的健行步道。古道全長約10公里,全程步行時約需花3-4小時

IMG_9409.JPG

下車後,需從這裡往山區走,陽光恣意的發光發熱,應該由照片,看得出今天天氣非常炎熱吧!所以帽子、太陽眼鏡、遮陽衣物,還有有些人需要使用登山杖...等基本配備一定要帶齊,否則這麼大的太陽,肯定會讓皮膚給曬傷

IMG_9411.JPG

首先看到右側旁這條清澈的溪流,青山綠水,真的很讚

IMG_9415.JPG

我們頂著炙熱的太陽,三三兩兩彼此間聊著天,一路往前行,加上沿途有些不錯的鄉間田園風光伴隨我們,因此剛開始還不至於覺得疲累,這座橋不是跌死馬橋,是再往前走的那座,但當時我們沒注意到,所以沒拍到。 跌死馬橋則因古人代步工具為馬,行經此處因橋面狹小,造成多起連人帶馬摔進溪裡而死,所以此橋後人稱之為跌死馬橋

IMG_9417.JPG

古道是從起點遠望坑親水公園,從入口處一路上行來到跌死馬橋,沿路非常幽靜,且四面環山

IMG_9418.JPG

好一幅美麗的田園風光

IMG_9421.JPG

還有很多梯田,菜園,小溪流...等鄉村景色,大家驚豔聲此起彼落的,在此花了些時間照了不少照片

IMG_9423.JPG

經過遠望坑清水公園後不久,即到達坑口了,原來芒花季今年是從11/7~29日,我們今天來是11/22日,原來下周末即開始凋零,難怪今日整座山頭擠滿人潮,大家都趕最後一梯來一親芳澤

IMG_9424.JPG

接著在跟著指標即人群往前走,即可以到達草嶺古道的入口, 草嶺古道,名字的由來是淡水廳、噶瑪蘭廳(宜蘭)分界的「草嶺」。當年有位名叫楊廷理的人五次進入噶瑪蘭,他多次的上奏朝廷,終於在清代嘉慶17年(西元1812年)核准設立噶瑪蘭廳,而當年修築的草嶺古道便成為淡水、宜蘭之間主要往返的官道。

IMG_9425.JPG

不用怕迷路,只需沿著指標走即行,右側有條清澈潺潺流動的小溪伴著我們

IMG_9429.JPG

之後來到大榕樹下,這裡因綠蔭很多,所以幫大家遮了很多陽光,加上旁邊溪水,感覺涼快一點

IMG_9435.JPG

接著路面開始變陡,階梯也逐漸越來越多。各位請看,今日的登山人潮,可謂是一個人挨著一個人,好不壯觀,陽光從樹葉間透視過來,大夥踏著前面人的步伐前進,還好昨日下雨,今日階梯都已乾了,否則可能很容易讓人滑倒,加上沿路上很多上了年紀的人,有的人還攜帶小小孩,一家出遊

IMG_9436.JPG

這是草嶺古道的路線圖,走完全程後,才發現這樣的告示牌真的還蠻多的,每隔一段路,就有一個,大多設置在在平坦的路段,讓人休息順道可以了解一下自己已走到哪裡了

IMG_9439.JPG

沿階梯走了好久後,且過了先跡岩,突然看見「雄鎮蠻煙」碑就在眼前,因為遠遠就看到不少人在那拍照,我們因也累了,不想下去拍,且拍完後又要再爬上來,於是直接從上方拍這些人。 草嶺古道在很久以前即有一些傳說,相傳當時任台灣總兵的劉明燈經由此道要北巡噶瑪蘭時,於草嶺古道的山腰遇上了大霧瀰漫,讓他難知方向,於是在這一大顆石頭上寫下「雄鎮蠻煙」,想藉此來鎮壓山魔 ,真不知到底這樣題字鎮壓後,是否有無效果

IMG_9441.JPG

略過這些路人後,我們再繼續前行,又再度的踏上了無已數盡的階梯

IMG_9443.JPG

偶會遇上較平坦的緩坡,我們就藉此休息一下,以蓄積能量再戰山峰, 此古道路線也因為西元1872年馬偕博士來台進入葛瑪蘭傳教,因此留下了不少的紀錄及史料。恰巧我們休息的時候,前面這位大爺,穿著古時候的卦衫,我觀察了他一下,他獨自一人領著塑膠袋,踏在先民走過幽靜的石板古道上,從後面看,仿佛又回到上一世紀,或是戲說臺灣的場景

IMG_9444.JPG

IMG_9446.JPG

很多都是像這樣不斷爬升的階梯,這是我走上來後,回頭拍的,心想,若是我一個人,還真的不敢來這裡呀,整條古道所經之處闊葉林木蒼鬱,加上不時轉彎處即有溪水淙淙,加上東北山區多雨濕潤氣候之下,處處都綻放翠綠之色

IMG_9448.JPG

再繼續走一小段後已12點多了,我們這次有8人同行,但另一組人腳程較快,我們本來約在這裡一起用午餐,但到達這亭子後,沒看到她們蹤影,應該早已用完餐,又繼續行程了,我們只好自己找一處可以坐下吃飯的位置,不過這裡是古道一路走來的第一個最佳吃飯地點,可能需要趁早來卡位,因為一位難求,還有沿路都無垃圾桶,因為若設垃圾桶,還需要有人上來收拾垃圾,這樣會苦了那些工作人員,所以最好的方法是自己把垃圾帶下山,以保護這座山林,還好今日走過一輪,真的無看到垃圾,給大家拍拍手

IMG_9449.JPG

休憩約30分鐘及吃飽後,又得再上路囉,從這開始久,以完全無遮蔽物,所以我們又頂著太陽走了一小段路,從這裡開始已經可以看到官芒花了,迎著微風,芒花草隨著我們的步行節奏點點頭

IMG_9457.JPG

又看到排隊拍照的人群,「虎字碑」已躍於大家的眼前,查官網它約從「雄鎮蠻煙」碑再往前走十五分鐘的路程吧,這是當年 行至山頂時,狂風四起,讓人行進受阻,當年的台灣總兵劉明燈於是揮毫寫下「虎」字以用來鎮壓風魔。同樣的只要看到要排隊,我們又棄權了

IMG_9458.JPG

這「虎」碑是以草書所刻位於草嶺古道嶺頂的唖口處山徑步道旁(海拔約330公尺)高四尺、外圍寬七尺,上款「同治六年冬」、下款「臺鎮使者劉明燈書」,傳說於清同治六年鎮台總兵劉明燈北巡噶瑪蘭時,途經此地被狂風所阻,劉明燈即取自易經『風從、雲從龍、聖人作而萬物睹』的意思,當下於是以現場所及的五節芒花為筆寫下『』,並命屬下刻再巨石上,藉以用來鎮壓山頂上的強風。

IMG_9452.JPG

過了「虎字碑」,接下來山路的兩旁,一眼望去,全都是半人高的芒草,所以這條古道才叫「草嶺」嗎?,兩山交界的凹處-口處遠遠看到一座涼亭,整體擺放在大自然當中,甚是好美

IMG_9460.JPG

再往前走近,從這個角度來看,原來口處的涼亭有兩座,藍藍的天空,右側突然漂來一大片烏雲,看來要下雨了,因此我們得加快腳步攻頂

IMG_9462.JPG

到達這裡時,我們另一組朋友已要開始下山往宜蘭天公廟了,我們在這跟她們道別

IMG_9464.JPG

登上了涼亭後,回首來時路,望著山腰這些人影,真為自己的耐力喝采,登高肯定有好處的,您看,這一面埡口可以看山景,還可以遠眺到好遠處的淡水嗎?

IMG_9466.JPG

從觀景亭上這一面放眼望去,美麗的太平洋突現眼前,海岸線頓時浮現,沿著那條曲延道路,可以通往宜蘭,站在制高點還可以遠眺海平面正中央飄渺的龜山島,也別忘了朝桃源谷方向看去,天空時有雲霧,且偶還飄著細細綿綿小雨,帶有水氣加上山頂強勁風勢,真讓人有置身世外的感覺,好多人在這亭子停留很久

IMG_9469.JPG

只要有涼亭就有很多人潮在此休憩

IMG_9472.JPG

這一面山,一條往上延升的石階路,隔開了兩側的芒花草,也是有不少人繼續往上攻,但我們這幾位平常沒如此訓練,因此只好自動放棄

IMG_9476.JPG

只好拍拍到此一遊的紀錄

IMG_9482.JPG

再見了,海中夢幻之島-龜山島,也該開始下山了

IMG_9489.JPG

看看這張地圖,就知道我們要下山,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,我們得加緊腳步,因為聽說大里天公廟有好吃的米粉,若我們錯過了他們中午供餐時段,可能就吃不到了?現在已下午快2點,米粉湯等等我們呀!至於最後我們有沒有吃到,最後會揭曉,要下山請往大里車站方向走

IMG_9488.JPG

看看這張照片,下山的路幾乎都是往下的,應該會比上山容易吧

IMG_9490.JPG

下山同樣風光明媚

IMG_9492.JPG

有些下山路落差很大,很傷膝蓋,若有攜帶登山杖,真的需要拿出來使用,以減緩膝蓋負擔

IMG_9491.JPG

不斷往下的路,聽說最後會接到海岸線的馬路

IMG_9493.JPG

下山的路上,不時有空檔,仍可以看看海景,看起來離地面不遠,但實際上我們又走了很走

IMG_9494.JPG

經過重重下山步道,來到古道客棧 , 其實它是管理處特地仿造古法翻修的護管所,古色古香的建築外觀,加上周圍草木蓊鬱、綠意盎然,彷彿山中別墅一般,所內有販賣一些樸實的餐飲小點,可以提供登山健行的朋友來這休憩喝喝茶水及飲料,順道上上廁所,享受一下絕美山海景色和悠閒時光

IMG_9496.JPG

離開客棧後,這時道路換成產業道路,還需繼續再往下走

IMG_9497.JPG

終於看到這個漂亮黃澄澄的屋瓦了,聽到很多人說到了..到了,原來這裡就是大里天公廟,還沒踏入,已聽到人聲鼎沸,好熱鬧呀

IMG_9499.JPG

將將,我們居然趕上了天公廟米粉湯盛宴,其實我們到達時已快2點半多了,我們原以為這裡像一般的廟宇,只有供應中午時段,沒想到廟方只要湯鍋快見底,他們的工作人員就會立即再補上一鍋,源源不斷,前面兩鍋是鹹粥,後面兩鍋是米粉湯,鹹粥裡面放了不少料,味道較清淡,是葷的;後面兩鍋是米粉湯,工作人員說是素的,

IMG_9498.JPG

後才知道,凡每年的芒花季,大里天公廟方都會為登山遊客準備很多..很多的鹹粥及米粉湯,就甘溫的

草嶺古道_201123_1.jpg

因為今日已走了10公里路,雖在「虎」字碑那附近涼亭,我們有坐下來吃午餐,但因我怕太重,所以在福隆火車站時因才吃完早餐沒多久,不餓,不想買便當,所以只帶了一個包子,且還吃了朋友帶的水果,但都是水分,最後流汗蒸發了,到這裡後大家聞到香味又餓了,加上廟方實在太會煮了,真的超好吃的,難怪在山頂時,一直聽到有人說要下山去吃好吃的米粉湯,所以最後我吃了2/3碗粥及2碗米粉湯,,請看,來這除了香客外,登山健行的人還真不少。還有現在國旅盛行,所以還看到旅行社帶遊客來,大家全一起來用餐,真的非常感恩廟方的付出

草嶺古道_201123_0.jpg

所以我特意到大殿前去謝謝神明,賜給我們這麼好吃的食物

IMG_9514.JPG

這是整座天公廟的外觀,此時正不斷的在擴建及修復

IMG_9512.JPG

對了,在很久以前我也聽說,天公廟旁的花生捲冰淇淋很好吃,不知道是不是這家店,還是他右邊的傳統美食區,不過我們的肚子已裝了很多的米粉湯,所以無法再進食了,留待以後有再來,再吃吧

IMG_9515.JPG

最後得回家囉,從天公廟出來,請沿著馬路往宜蘭方向走,即可以看到這個往大里火車站的指引標誌,從這木棧階梯往下走,再穿過地下通道到對面的小小大里火車站,

PXL_20201115_053511247%7E2.jpg

我們這個月台是熱區,隨著火車將到達時間逼近,人潮越來越多,幾乎擠滿第1 月台,而對面的第2月台往宜蘭方向,卻是沒人,形成強烈對比。等往南下臺北方向的電聯車,其實回程也是相當辛苦,由於我們到達時距離火車到達還有半小時多,所以又等待了不少時間,因為聽說已是今日最後一班南下的電聯車,因此最後在整個月台已塞滿人的狀況下,還得努力擠上火車車廂,本還幻想等一下下如何擠上去,且一定要先搶下座位,結果火車一到達,電聯車上的位置通通早已被之前站上來的人坐滿了,因此跟來時同樣的像擠沙丁魚般的一路站上1.5小時,原本想在板橋下車,但因為實在太累人了,最後跟著同行友人一起在南港火車站下車,因為實在受不了了,再搭捷運回板橋,這下終於有位置坐了,真感謝,可讓我的雙腳休息了半小時

草嶺古道_201123_18.jpg

IMG_0016.PNG

謝謝朋友邀約我來這趟草嶺之行,欣賞美麗風光,又可以運動,又吃到好吃鹹粥及米粉湯,期待下一次相見。最後,今日居然走了19648步,雖當晚回家睡覺前有泡了20分鐘的腳,但接下來的2-3天還是鐵腿,小腿肌肉居然如此堅硬,只好慢慢按摩加泡腳,第四天後漸改善,真是辛苦了我的雙腳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草嶺古道芒花季
    全站熱搜

    雅芙的心情日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